O2O创业数据造假?五个纬度让你无处遁形

O2O;O2O模式;O2O行业;

O2O领域的热门程度毋庸置疑,半年之间资本暗涌,千树万树梨花开。商业资本投资都是投入回报比驱动,财团经过严格的财务考察后,是否选择掏钱入伙可以直接表达对企业的商业价值的判断。但大众却鲜少有渠道和机会了解这种商业价值,对于各路公司的自我吹嘘难以分辨;甚至是专业的投资团队,偶尔也会因为跨领域投资被数据欺骗。

在可公开的信息和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接触到一些浅层数据,如用户数、订单数、市场份额是最常见的信息,但在上门推拿O2O“点到按摩”的数据工程师看来,这些数据并不具有太多说服力。

一个原因是无从求证,留有作弊空间。成熟市场机制完善,数据可信度较高;但新兴市场监督规则匮乏,竞争混乱,时有发生虚报数据、互相争夺“第一”的情况也不难想象。

另一个原因是数据本身的价值有限,继一些打法成功后,越来越多的团队投入大成本推广线下,企图短期聚集大量用户、订单,借以“爆发式增长”的帽子抬高公司估值。“一元体验”、“免费享受”这些字眼每天都能在办公楼底听到,包括近几年企业开始流行秀“峰值订单”,都是类似的逻辑。

那么,如何真正识别行业内的真实数据,而不被其他一些表面数据所迷惑?点到按摩的数据工程师告诉亿邦动力网,要从总服务时长、总交易额、实付比例、工作……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点赞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