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O2O创业项目中止、倒闭。在餐饮外卖、教育、旅游等领域,“生者”少,“死者”多,一片哀鸿。
这些O2O死亡案例,是否存在共性,有着怎样的偶然与必然?对新入场和准备入场的O2O玩家,“先烈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被流量打败
2015年初,拒宅网、找好玩儿、徒步狗旅行、果冻旅行等旅游O2O扎堆死亡,呵护网、36号教室、助考帮等教育O2O先后关闭,房屋网、程途网、亿言堂等房产O2O落寞而去。
这些行业掀起O2O死亡潮,都具有一个相同的逻辑链条:因消费频次高,招引巨头杀入,垄断流量入口,抬高推广费用——导致“草根”烧光资金,悲情出局。
一块去旅行网CEO陈作智透露,目前微信自媒体大号开价都在5万元以上,一条广告最多带来5000个App下载量。即便这样,O2O玩家们仍然乐此不疲,竞相争抢。当携程、去哪儿和途牛在资本扶持下相继发力,旅游O2O就成为了“有钱人”的游戏,“草根们”只能“拖一天是一天”。
在生鲜O2O领域,天天果园、京东、顺丰优选打起了激烈的价格战,“1分钱买30元的水果,换一个App下载”。此举一出,北京、上海先后倒闭数十家生鲜O2O草根创业公司。
在重庆……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