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租车,更需要因地制宜

随着共享经济的火热,P2P租车这个舶来品在中美两大市场上形态各异,共享租车也要因地制宜,视情况而定。拿来主义可以现学现卖,但要在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还需要更多的本土血液。
街道,出租车,房地产,高楼,房产

当我们谈论共享经济时,往往只看到繁荣的一面而忽略了细节:比如Airbnb最新的估值已经高达255亿美金,但很少有人注意到Airbnb上大部分的订单是整租而非单个房间,大部分人更倾向于和家人住一起而非跟房东拼房,换句话说,即使致力于消弭信任鸿沟的Airbnb,也只能做到“相对的共享”而非“绝对的共享。”

Airbnb在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门徒,但共享经济概念的普及并非一蹴而就,虎嗅这周发了一篇Airbnb拿投资被拒的稿子《在估值200亿前,AirbnbCEO也曾被投资人拒绝七次》,介绍了Airbnb早期想以150万的估值融资15万美元,但接连惨到拒绝的事情。(尽管拒绝的理由写的非常客气)即使是投资人,对于共享经济还不够理解。

除了房屋共享外,中国的共享经济土壤要比其他国家丰富的多。事实上,在移植硅谷的创新产品时……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