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商业属性与公共服务的公共属性之间,如何平衡和协调,怎样控制随之而来的风险,怎样利用好互联网+这条鲇鱼,推动整个行业冲破原本固化的利益体系,都需要政策决策者和政策建议者理性和前瞻的思考。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有幸可以亲身经历着互联网对传统领域的融合、改造、提升的过程,感受着互联网+“打车、购物、订票”对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这背后,技术进步是融合的基础,发展思维与观念的改变才是真正的内核。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转而向老龄化社会迈进,以教育、医疗、交通等为代表的公共服务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缺口在不断扩大,在目前中国有限的公共资源条件下,如何快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我认为在互联网化的今天,越是传统的、看似走入死胡同的行业和领域,未来将越有商业机会,教育、医疗、交通这些公共服务也不例外。
比如说,传统医疗的痛点:看病难、看病贵、买药贵、服务品质不满意。
虽然,互联网+医疗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投融资比例及客户覆盖率也不足,市场规模还处于初级,数据显示,外国医药电商占整体销售的30%左右,而中国医药电商的占比不到0.1%。……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