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交通”打破一切私有化,进入共享经济时代

冷链物流

自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以来,无论是媒体舆论还是资本市场几乎是一拥而上地解读热炒。其实,“互联网+”这样的经济新引擎受到广泛关注并不是坏事,但关注度高和真实落地是两回事情,空抓概念而不寻找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吹弹可破的泡沫。

而对我们这些普通大众来说,“互联网+”的概念有多火就更不重要了,只有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目前来看,大众关注的问题无非两个:环境和交通。前者互联网介入程度不高,落地还比较早。而交通的“互联网+”则已经不早了,甚至“互联网+交通”雏形就已经形成。

那么,“互联网+交通”具体是怎样的呢?对于大众而言,有怎样的实质意义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维度思考。

交通资源“公有化”

时下,互联网产品中最火的莫过于各种打车、专车、拼车软件。而它们之所以会这么火,核心原因在于它们解决了乘客与车辆资源的精准供需匹配,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试想,以前打出租车,我们都是站在路口招手。这种非常“机械”的连接方式,决定了你能不能打到车的关键在于“运气”。另一方面,由于“打车难”问题,大部分市民选择“私家车”出行,随着这种趋势的增加,城市拥堵问题随之而来。很明显,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随着打车……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