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O2O无非也就是大学生吃喝玩乐+学习这点事情,如果要做,单纯去做课表、社交似乎都太小了。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校园O2O选择转型做校园社区——学生的生活服务平台。
高校在部分创业者和投资机构眼里是互联网创业的宝地,Facebook、饿了么都是从高校发展起来的,它有三大特点,一是人群集中、获取用户成本低廉,随便在大学食堂前树一二维码,扫码送小礼品,效果都十分显著;二是人群特质接近,利于单点突破,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社交、消费、金融的需求趋于一致;三是用户忠实度相对较高,学生是一个容易崇拜的群体,粉丝文化所带来的忠实度会给产品留下相对较多的改进时间,而不会因为短时的体验缺陷迅速遭到遗弃。
可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又会常常面临投资者的疑问:高校市场会不会空间太小了?发展会不会受限?正如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提到的“风险投资家们总结了两个很奇怪的规则,第一个规则是只投资给获利可达整个投资基金总值的有潜力公司;第二个规则是因为第一条规则太严苛,所以不需要其他规则。”尽管校园O2O的部分创业公司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估值并顺利拿到融资,可校园O2O创业项目的市场规模有多大?是否具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每一家投资机构依旧会问。
比如:夜购是一家5分钟送货“上床”的校园网上……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