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市场上一些非标金融产品在设计上借鉴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思路,部分银行在发起和投资这些“类资产证券化产品”过程中,出现了混淆概念和套利行为。在检查“三套利”等背景下,此类私募ABS正在迎来“紧箍咒”。

【编者按】“风口来了,猪也能飞上天”,不过,相比笨重的猪而言,垃圾更容易飞上天,尤其是金融行业。无论是网贷P2P还是第三方支付,吃监管套利的现象从未停止过。2017年ABS日渐盛行,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黄斌/辛继召,原文题目《私募ABS“资本金套利”遇上强监管,部分银行十倍变身通道现形》,本站整理编辑,供行业内人士参考。
金融去杠杆、防风险向深度演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期,多个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撰文反映,目前市场上一些非标金融产品在设计上借鉴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思路,部分银行在发……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