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这些“共享单车”来说,未来18个月的每一天都生死攸关,时租平台能否逃出生天取决于两个方面:①创业者守住两条底线:损毁丢失率5%、单车月租金收入100元;②其次是投资人“再接再厉”。

马克思说“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完善在于数学工具的广泛应用”。其实,远不如科学“高大上”的生意更加离不开数学。支个路边摊儿炸油条,算不清多少油、多少面、每根卖多少钱,几天就得赔死,离“真正完善”还有十万八千里。
时租自行车(即“伪共享单车”,摩拜ofo等创业公司和投资人更喜欢称之为“共享单车”)来得太快,不仅用户、政府管理部门,连运营者都措手不及。
应当有什么配置、什么样的成本购置车辆?不装GPS就走出校园、走向全国和“成本3000块、设计寿命4年”都已被证明不切实际。而“单车日租金”、“损坏、丢失率”、“线下人力配置及成本“还在摸索当中。
用凭空杜撰出来的数字支撑百亿估值,旋即投入“彩虹大战”。若是自家的钱,投资人、创业者会烧得如此义无反顾吗?经过一……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