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年一度的“315”落下帷幕,伴随着人工智能的火热,相关技术应用在这场以“打假”、“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名的晚会上被点名。最受关注的是人脸识别。旷视科技Face++首席科学家孙剑为此撰文《从今年3.15看科普的重要性》。

每年3.15后都会产生一波波“新闻涟漪”,而今年“人工智能”有幸被打了假。
那么用这么一次演示就打了假(宣称现在的人脸认证技术不可靠),违反了什么逻辑和科学惯例了呢?
1、启用了“吃土豆能治高血压,我家隔壁老王自从天天吃土豆,血压就下来了”的以点盖面的中医逻辑。目前接入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的商业用户非常多,随便选一家不知道谁家的商业产品来打假,严肃的质疑了技术的可行性和从业者的态度,一棒子打死人工智能。
其实3.15演示的只是对手机端活体检测的破解。实际完善的系统会包含多道安全防护。目前大多健全的商业平台都能杜绝这类“上古……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