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P2P项目绝对是VC、PE眼中的香饽饽。可是,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物极必反”。在2013年经历爆发式的增长后,P2P从去年冬季开始降温,而最近又迎来了“降温潮”。
消息称,P2P没有标准的高估值已经吓跑众多投资机构。相比A轮融资的火爆,P2P平台的B轮和C轮融资就显得落寞许多。
据格上理财不完全统计,在A轮、天使轮获得投资的P2P平台多达25家,而获得B轮融资的企业仅为6家,数量仅为A轮的25%。这也意味着愿意接盘的投资机构越来越少。
无疑,P2P降温潮真的来了。
其实,早在去年P2P平台的降温就已经出现端倪。因此,P2P降温潮的来临并非一日之寒,这其中有监管政策的逼近,更有行业自身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监管政策越发明晰
央行相关人士曾不止一次重申:“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理念、方向、政策始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事实上,央行的上述指导意见已酝酿多时。从最早的“喊话”到强调P2P要回归平台中介本质,不得搞资金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在监管政策方面,仅2014年就出台了三项国家层面的监管意见:2014年4月提出P2P网贷平台经营的四条红线;2014……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