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电影在国际的影响力低、市场小,可能是由于没有足够重视电影节的平台,一方面自有电影节历史积淀不足,国际影响力低,另一方面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话语权不足,文化输出乏力,国际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

刚落幕不久的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夺得了主竞赛单元大奖,范冰冰也获得了影后桂冠,可喜可贺。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论是普通观众还是大多数从业者,对电影节的看法始终停留在文化层面。似乎电影节只是一场光影盛宴,行业的精英们盛装出席,影迷们跟着大饱眼福。在观众的层面,这是好事:电影节需要以文化活动的面目示人,它存在的最重要意义仍在于文化交流。但对于国内的广大电影从业者来说,没能正确的利用电影节的工具属性、发挥好电影节在产业中的重要功能,可能是中国电影如今“钱多声儿小”、“有力使不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电影节势单力薄,好莱坞话语权最强
目前国际上共有15个A类电影节,包括我们熟知的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