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大厮杀:李丰、张颖、包凡都打的什么算盘?

摘要虽然投资机构们在研究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创新,但是筛选创业项目的方式仍然处于“原始阶段”。没有统一的项目入口,基本靠熟人牵线和参加一些零星的媒体举办路演作为项目来源,见项目之前基本不存在预先筛选。
创投大厮杀:李丰、张颖、包凡都打的什么算盘?

风险投资

十五年前的中国,无论是互联网项目还是VC、天使投资人,都是“传说中”的产物。

张朝阳拿了自己MIT导师Negroponte几十万美金回国创办搜狐;马云不得不远渡重洋去说服孙正义;马化腾因为腾讯融不到钱而熬红了眼,后来经介绍拿到了李泽楷“香港盈科”百万美金的救命钱。在那个时代,创业者想拿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基本只能去境外了。

七年前,在经济泡沫破碎的寒冬之后,VC和天使投资在中国零星崛起,但拿到风险投资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兴,杨浩涌这样的一流创业者也经常面临融资困难的窘境。

长期以来,我们处在一个创业项目和投资机构数量不多,低频交易的环境中。但随着中国互联网商业环境的快速发展……

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点赞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