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H&M、UNIQLO这些快时尚品牌谁更强?
快时尚曾被认为是零售业的一种创新,但近年随着环保概念以及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愈加受到关注,快时尚被贴上了一种富士康式的原罪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快时尚越来越快,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的运营方式,已经不具备先锋意义。
快时尚曾被认为是零售业的一种创新,但近年随着环保概念以及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愈加受到关注,快时尚被贴上了一种富士康式的原罪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快时尚越来越快,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的运营方式,已经不具备先锋意义。
近年,零售业竞争激烈,快时尚企业在逐渐走出“黄金市场”,开始寻找新的核心商圈。郊区型购物中心业将面临洗牌,各品牌商回应,传统百货的回暖已经有迹可循,相比较郊区购物中心,城市中心的CBD商圈是他们计划进驻的对象。
2016年,全球零售业可以说遭遇滑铁卢,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趋势在2017年也许还会继续,一些大型零售商或者品牌的零售业务依然会遭受巨大挑战。细想起来,这些零售机构就是输在一个“快”字上。
服装行业贴近百姓,做好服装服务,满足消费需求很重要。永辉服装行业计划推出自有品牌,并对标ZARA、DD尚品对标无印良品和宜家、TUTU定位童装品牌,无疑是一大亮点。
ZARA母公司全球最大的服装零售集团Inditex发布2016财年财报,总收入达233元(约合1713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旗下每个品牌在所有的地域市场内都获得了增长。这在服装行业困顿的迷局中独树一帜。
零售大事,周周更新。①武汉中商2016年度财报:营业收入40.11亿元,同比下降9%;②拉芳家化挂牌上市;③岁宝百货斥资6.11亿收购深圳及长沙物业;④二手奢侈品交易额超80亿;⑤衣二三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
我们听到价格上涨的预测,零售商被迫转嫁进口商品不断上涨的成本,但究竟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是严格遵守对于更多服装商品的需要,还是当价格上涨时仍旧持续购买?
“快、狠、准”应该是我采访完优料宝CEO陆平一后对面料B2B所要解决行业痛点的一个最直观感受,不过对于还很年轻的面料B2B来说,这方面需求的满足还需要打磨,竞争也在不断加大,还需树立优势和确定日后更多发展可能。
在国内经济环境下行,互联网科技的升级的大背景下,倒逼着各行业进入悲喜交加、痛痒交集的时代。在产能过剩的时代下,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首先从思维上做出改变,适应新的“供需关系”,调整新的营销手段,打造新的品牌价值。
以ZARA为代表的的快时尚品牌,并不是以产品质量和原创性著称,之所以受欢迎,更多是因为它们创造的是“买得起的流行时装”, “以平民价格快速消费大牌时尚”。这恰恰满足了大部分爱好时尚但消费能力不强的中端消费者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