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医改政策下,医药代表角色亟待转型升级
医药代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是否意味着这个群体“端碗吃饭”的姿势会有所改变?而医药代表这个群体本身又该何去何从?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新药新技术需要人来推广,医药代表仍有存在必要,但其现有角色亟待转型和升级。
医药代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是否意味着这个群体“端碗吃饭”的姿势会有所改变?而医药代表这个群体本身又该何去何从?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新药新技术需要人来推广,医药代表仍有存在必要,但其现有角色亟待转型和升级。
?医药改革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以药补医”的畸形补偿机制,更被认为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因素,成为困扰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的障碍。那么北京此次实行的医改政策会对药企产生怎样的影响?药企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从字面上很多人以为政策受伤最大的是药企,比如医院没有药品采购动力了,药价要降了等等。其实医药分开短期对药企影响不大,也不直接针对药价。其实受伤最大的还是医院。
我们将远程医疗形成最终产业链所面临的困境,简单归纳为这四类:基础搭建、商业模式、利益分配和政策基础。可以说,远程医疗在中国的发展最大的挑战是其间各个利益方如何在政策和市场的博弈下最终形成协同分工。
①医保支付标准与医院的药品销售价之间存在的价差有望允许医院留存;②新版医保目录最快将于3月份出台;③医保目录评审三个维度是独家、疗效好及潜在市场;④医院将成药品压价主力。
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涉及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整个流通链,总共17条,被业界称为医药“国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