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有风险,那先拿便利店来小试一下牛刀
2016年零售行业是理性开店、主动关店的一年。在全国范围内,门店越开越小俨然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到了2017年,便利店变得更加火爆,不仅街角的很多小店被便利店所替代,走在街上还会发现两家便利店挨着......
2016年零售行业是理性开店、主动关店的一年。在全国范围内,门店越开越小俨然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到了2017年,便利店变得更加火爆,不仅街角的很多小店被便利店所替代,走在街上还会发现两家便利店挨着......
话说每个便利店品牌,都号称在3-5年内在中国开10000家店,除了树立远大目标以外,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每个便利店企业都敢“出此狂言”?中国处于便利店极度不饱和状态,中国处在便利店大爆发的前夜。
“千店千面”的突破方向:1)从门店的设计上,打破实体店的格式化和高度雷同化;2)尽快破除封闭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顾客的一些错误的设计理念;3)消费场景规划;4)商品配置能力;5)整个快消品体系进行变革调整。
目前上海便利店有三股力量:外资便利店、内资便利店与传统杂货店。上海本土便利店当前所面临的唯一问题,不是租金不是成本不是人才不是电商,更不是外资的强势推进,而是自身正在丧失求知欲与上进心。
在商超O2O和外卖平台的小车满大街跑的同时,便利店也瞄上了上门商机。仅有15家店的全家便利店一半以上已经开通外送服务。不过,由于外送服务要求的人员等成本很高,联姻第三方平台或物流公司是便利店O2O的可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