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首单商业地产公募ABN落地,金额为65亿元
证券化的本质是资产出售,是盘活存量的重要工具。而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具有很强的加杠杆效应,不过,虽然政府希望通过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盘活存量不动产,但目前房地产证券化对发行主体的依赖度仍然非常高。
证券化的本质是资产出售,是盘活存量的重要工具。而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具有很强的加杠杆效应,不过,虽然政府希望通过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盘活存量不动产,但目前房地产证券化对发行主体的依赖度仍然非常高。
目前市场上一些非标金融产品在设计上借鉴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思路,部分银行在发起和投资这些“类资产证券化产品”过程中,出现了混淆概念和套利行为。在检查“三套利”等背景下,此类私募ABS正在迎来“紧箍咒”。
①信而富在美国纽交所成功IPO;②新网银行与70家网贷平台签署资金存管协议;③中国银行卡取现业务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增长。
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约6万亿元,占GDP的8.4%,2020年可能超过12万亿。消费金融火热,但资产方依旧,资本方看不下去,自己来做资产了。
目前涉足ABS的平台好似更多是为了凑个热闹,蕴含着一种品牌溢价的意味。虽处于初期,风险还未积聚,笔者也想借美国次贷危机事件提示ABS蕴含的风险。
4月24日讯,易鑫集团和中泰证券举行发布会,“中泰-易鑫二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中泰-易鑫二期AB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正式挂牌,发行规模超过20亿元。
从2016开始,关于ABS的新闻频频传出。各大互金公司,频频曝出搭上ABS豪华列车的新闻。据统计,2016年发行的金额,高达8400多亿。2017年初,国内ABS已经发行了一千多单,累计发行额超2万亿。
近日,捷信消费金融发行“捷赢2017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该期ABS总额近13亿元,其中优先档资产支持证券将在银行间市场流通交易,这也是捷信在央行“注册制”下发行的第一支ABS。
①用户红利消退,“技术”成商业壁垒的核心生产力;②B端小微企业需求供应链金融革新③行业新标准建立过程中催生ABS等新机遇;④传统金融机构与新金融双向融合;⑤无场景不金融;⑥金融全球化,巨头战火蔓延海外。